比毛毛更可爱的是毛毛的月月

Recent Comments

  • Tina: 看冬蕾老师的文章已成习惯,感谢点点滴滴的温暖。
  • 择偶网: 新冠快点结束吧!
  • 淼淼: 一向觉得这种背影特别有爱……
  • 淼淼: 十年前的回忆!毛毛太棒啦,粉丝又多了一枚!拥有这么有才情的辣妈,月月童鞋是有多幸福……
  • DJ: Don’t comment on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f you have to, positive and complementary remarks are always expected; i don't think so...
  • DJ: 就假装他们都很伟大....
  • DJ: 赞一个

Random Posts

Tag Cloud

哥哥用的药

2024/12/09 – 12:13 上午

在亲爱的哥哥住院治疗期间,我非常关注他所使用的每一款药物,从恒瑞医药的伊立替康、拜耳的瑞格非尼到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甚至连他输注的营养液都来自海思科这样熟悉的品牌。这些药品名称与生产厂家,在平日里或许只是报道的一部分,但此刻却承载着家人健康与希望,让我感到非常亲切。

回想起以往采访中那些企业家们谈及做药的情怀,他们口中的每一个字句都饱含对患者康复的深切期盼和不懈努力。而今,当这些药物一点一滴地融入至自己的家人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当时所表达的那种强烈使命感。

我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行业而感到自豪,更为那些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质量药品的做药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药促会的广州大会

2024/12/06 – 11:07 下午

上海CT16大会

2024/11/10 – 10:39 上午

在日本的那一个月,我深感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一尘不染的环境,以及东方与西方文明的融合,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归国后,我处理了一些个人事务——修补牙齿,安装了烤瓷牙,补充了抗抑郁药物和胃药,这些花费总计仅仅两千元多元,包括现金和医保报销部分,深感我们就医看病的便利和药价的亲民。

一个月没见,小成成带吃了多顿美味的中餐大餐,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紧接着,我在上海参加了我们研发客的年会和ChinaTrials16大会,期间与众多业内的老朋友、专家重逢,并主持了大会。随后,我又赶往南京,参与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论坛,与糖尿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们深入交流。

在上海、南京的街头巷尾,以及繁忙的机场,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些经历让我感慨,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伟大,强大,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富足多彩。而我,能够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城市,与顶尖级的老师们交流学习,这是何等的幸运与荣耀啊!

东京,再见!

2024/11/01 – 6:25 上午

过去两周,我和清月在东京北赤羽的居所深入体验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他们和谐、有序且友善的氛围。这些美好的品质深入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点滴和人际交往之中。

在最后一周,我有幸参加了日本药物信息协会(DIA)一年一度的药品临床试验与药物监管法规盛会,从中学习了日本社会高层管理与运营的深邃思想和智慧。

自2017年起,在植村老师的引荐下,我已成为日本DIA年会的常客。除了疫情期间无法亲临,我每年都会前往东京台场的东京国际会展中心(Tokyo BIG SIGHT),参与这场为期三天的行业盛宴。

日本的会议,如同其国度的其他事物一样,展现出精致、小巧、专注与专业的特点。参会人数虽不足千人,赞助商也仅十家左右,但会议内容却异常丰富且深入。除了探讨宏观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更多聚焦于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实际操作及运营等具体而微的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DIA会议的国际化特色也十分鲜明,汇聚了来自美国、中国、欧洲等地的药监机构和行业专家。我特意参加了中国药监专场和日本PMDA专场。

中国药监专场在去年首次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亮相日本,这得益于DIA中国分会和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此次专场由闫小军女士、苏岭博士等带领,国家食药监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药品审评中心、国家药监局核查检验中心的相关领导也悉数出席。
专场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药监领域的改革与行业发展变化,苏岭博士更是详细梳理了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多项重要举措,包括最近为响应国家《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而缩短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审评工作日从60天至30天的新政策。这一变革为CDE、临床研究机构及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安斯泰来中国研发总裁王娜女士则分享了作为外资药企,特别是日本制药企业在华开展同步临床开发的经验与感悟。她提到,CDE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接受境外早期临床数据、鼓励同步临床研究以及在重大疾病领域药物的临床豁免等,都极大地吸引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早期临床试验。

每次参与中国药监局的专场活动,我都深感自豪。我们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这场日本PMDA专场紧接着之前的活动,真的是日本DIA的一大亮点。它特别的地方在于,邀请了PMDA新药审批各个环节——从临床前到上市后研究,再到稽查核查——的负责人,大约有八位,齐聚一堂。整个讨论持续两个小时,没有PPT,没有演讲,就是纯粹的问答交流。虽然我听不懂日语,但从他们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能看出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行家,氛围既专业又不失轻松,宇山佳明老师还分享了他家的狗狗“花儿”的故事,特别温馨。

这里的同事间、官员与业界间,都有着深厚的信任和默契。互动环节特别顺畅,大家围绕DMF格式、临床试验文件提交要求等细节问题积极提问和回答。官员们的回答直接、坦诚,其中一个新药审评部门的官员更是观点独到,让人印象深刻。

我本来准备了个问题,想问PMDA怎么看待越来越多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日本做临床试验并成功上市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中国数据和审评结果的看法。但看着会场里大多是日本听众,我自己又因为不懂日语有点紧张,特别是看到那些穿西装的官员和参会者,感觉有点像电影里的日本黑帮场景,心里更没底了。

不过,我还是鼓励自己,作为记者,提问是我的职责。于是,我坚持到了最后,鼓起勇气举手发言。但站起来走向话筒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太中国视角了?他们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我应该换个角度,提个他们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了问题:“抱歉,我是来自中国的记者,日语还在学习中,不过今天的AI翻译真的很棒。既然AI在药物研发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FDA也在积极拥抱AI技术,包括去年5月出台与AI在临床试验运用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就在近期,FDA成立了AI审评顾问小组。提倡将AI技术融入到药物审评当中,以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我想知道PMDA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或布局?你们怎么看AI给工业和审评界带来的变化、机会和挑战?”

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台上所有官员的兴趣,他们纷纷回答。会议结束后,PMDA国际部部长还特意下来跟我握手,说我的问题提得好,他们确实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也跟他介绍了中国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和AI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这时候,我才趁机给PMDA其他新药审评部门的官员递名片,私下问了问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进入日本市场需要注意什么。他们了解了我的背景后,都很乐意分享信息。

这次经历让我学到,无论在哪里,都要入乡随俗,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提问,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回应。

美好的DIA年会随着PMDA专场的结束落下帷幕。离别之际,东京的天空飘起了细雨,为我的日本之旅平添了几分不舍与留恋。
在回国前一天,我前往了东京市中心的上野公园,这里不仅是东京的都市绿洲,也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上野公园占地面积约53万平方米。公园内,博物馆、美术馆星罗棋布,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上野动物园、东京都美术馆等,都是探索日本历史、艺术与自然的不二之选。而那壮观的喷水池,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更添了几分灵动。

这座宏大的公园,不仅展现了日本对于空间利用的精明与节制,更体现了日本民族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不会盲目扩张,而是将资源集中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正如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财哲学——把钱花在刀刃上,专注于那些真正值得投入的事物。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公园的建设上,更渗透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11月1日在羽田机场的候机厅,我心中说:“再见,东京!我很快会回来的。”

最后,我希望能在各位老师、好友的帮助和指导下,继续我的日本研究之旅,为促进中日两国生物医药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让我们期待,未来中日之间的友谊之花绽放。

 

回到广州之后,我有幸协助日本商会中国医药品部会(JPCG),组织了来自十几家日本公司的23名代表访问广州大湾区。这次访问包括了对广东省药监局的参观,以及对多家具备港澳药械协通资格的医院、广州开发区生物岛和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的实地考察。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了相关单位的热烈欢迎和周到接待。

我要特别感谢研发客的同事,以及业内各位老师的鼓励与支持。

中国研究者专场

2024/10/29 – 7:01 上午

在第二天的众多报告中,我很感兴趣的是由PMDA副理事长佐藤淳子主持的那一场。她聚焦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监管机构关于儿童用药开发的最新指导方针。佐藤淳子副理事长非常关心罕见病和儿童患者的用药问题,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这点与我国CDE的副主任杨志敏有着共同的追求。

会上,各国监管机构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每年批准儿童用药的情况。大家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药品的多样性不足、安全性考量,以及针对儿童的临床试验开展得不够充分。因此,讨论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成人数据来推测儿童用药的效果,尽量减少直接对儿童进行试验可能带来的风险,确保他们能用上已经被证明是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同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各国在监管方面的成果应该在这个领域得到相互认可和接受。我之后将我们编写的《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小宝典》送给了她,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Dear Professor Junko,

This book introduces clinical trials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for Chinese rare disease patients,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participation.

I know you are dedicated to promoting patient-centric approaches and supporting rare disease patients. I hope this book inspires you and encourages your ongoing contributions to this community.

With Love,

Donglei

中午时分,我有幸与泰格医药的闻增玉老师碰面,随后我们和高野老师一同前往附近的一家中餐馆享用了午餐,期望未来能够促进更多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异乡能遇到熟悉的人总是让人感到格外开心。

饭后,我们简单地吃了几口便急忙赶往会场,早早地占据了前排的座位,满心期待地等待苏岭博士主持的中国临床研究医院专场开始。

他们分别是来自上海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沈一峰教授,以及上海复旦中山医院的黄丽红教授。

张文宏教授,这位抗疫英雄、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医生,展现出了非凡的大家风范。他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专业素养,用流利的英语阐述了首次带领中国研究者出席DIA年会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他介绍了中国研究者在临床试验领域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与成就,剖析了未来在后疫情时代,感染病、结核病及肝病等多个领域的新药与疫苗研发趋势。同时,他还分享了国家传染病中心在研究型医院建设方面的思考,并表达了未来与日本医院加强合作的期望。

沈一峰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上海第600号医院名字的由来,并介绍了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治疗方面的新进展。特别是在上海疫情期间,病人数量激增,他坦言这一领域的病人仍面临一定程度的歧视。谈及临床试验,他表示作为领先医院,每年开展数百项试验,但精神疾病药物的试验难度较大,临床终点选择困难,且安慰剂效应显著。他期望未来能与产业界,尤其是日本的企业和医院,加强合作。目前,每年有14家日本企业在该院开展临床试验。

黄丽红教授是我早前通过陈峰教授结识的,她给我留下了专业、美丽、英语发音流畅的印象,总是面带微笑,自信而优雅。她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的现状,并表示IIT已成为中国医院积极发展的方向,包括她所在的医院。然而,她指出IIT和注册性试验在法规上的衔接、数据的相互适用,以及如何确保IIT的质量能像GCP一样经得起核查和检查,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来自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的中村健一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癌症药物研究者。他提到,近年来,来自中国的项目逐渐增多。他介绍了日本IIT的法规体系,该体系与GCP有所区别,并强调了研究者在其中的领导地位。他还指出,由于研究者具有专业知识和独立见解,因此加强中日双方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苏岭博士的主持风格流畅自然,他逐一点评了各位嘉宾的亮点,并进行了提升和补充。尽管他在会后表示“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他的表现却赢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誉。

另外,要点赞DIA日本总经理,他为了这个中国研究者的讨论,亲自在大热天来到上海,跑到华山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还有上海复旦中山医院反复讨论,非常郑重的确认了这个活动和内容。

为中国研究者点赞,为DIA点赞!

这场讨论非常精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我和高野老师都积极举手发言。会后,大家纷纷与中国讲者进行交流。

散场时,我偶遇了PMDA的宇山加明老师。我们相识多年,简单而友好地拥抱后,我向他提出了专访的请求,就像之前采访淳子老师那样。他欣然同意,并询问“是现在就进行么?”

我稍作犹豫,告诉他不是这次会议期间。随后,我通过邮件向他表达了歉意,并解释由于他在PMDA地位显赫,拥有丰富的科学监管经验,我希望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恳请他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全力以赴,制定完善的采访提纲,并努力提升我的语言能力。

这场讨论出人意料的吸引人注意,我和高野老师还积极举手发言,很多听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跟中国讲者交流。

在离开会场的时候,我见到了PMDA的宇山加明老师,我们认识多年,匆匆友好而又有礼的拥抱了一下以后,我向他提出了希望专访他的请求,就像当时我采访淳子老师一样。他非常高兴,问是现在么?

我犹豫了一下,不是这次会议期间。之后,我跟他发邮件,非常抱歉的告诉他,因为他在PMDA的位高权重,有着丰富的科学监管经验,我希望能充分做好准备,请他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会用十倍的努力,完成采访提纲的制定和练就我的语言能力。

第二天的日本DIA年会在振奋人心的氛围下结束了,晚上我在会场旁边的麦当劳用餐,日本的麦当劳也非常好吃,尤其是面包,较为松软,服务员还给我很大一份的薯条,非常开心。

虽然这些只是只言片语,详细报道请见研发客和临床研究公益基金的报道,但是这些点滴的记忆是那么的美好。

生き甲斐

2024/10/28 – 6:59 上午

在短暂而富有意义的上海、苏州和北京之旅后,我重返东京,参加了于国际展览馆举行的第21届日本DIA年会。此番归来,感觉好像回家一般温暖。

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DIA高峰论坛,那里热议着创新跨海的激昂话题,我来到东京,参与了这场融合古老与现代特色的第21届日本DIA年会,会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内心。

首先,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由大会主席、CMIC公司的中村和男先生提出的,关于“Ikigai” (生きがい,后经植村老师指正,正确的日语写法应为“生き甲斐”)——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入探讨。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越来越多被世界各地所接受的日本词汇,“生き甲斐”(生活的意义/生存价值)数年前也被加入了这一行列。近期研究表明,那些在生活中拥有更高目标感的人,即那些认为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让生活变得值得的人,往往死亡风险更低,且预期健康寿命更长。

在日本文化中,“生き甲斐”被视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激励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

因此,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如何高效利用新兴的AI技术和先进科技,以加速新靶点的发现,精准定位适应症,从而更快地将新药送到患者手中。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中村和男先生谈论AI和ChatGPT时,他展示了一张图片:一位日本僧人静坐在日式房屋的榻榻米上,眼前是一片宁静祥和的花园,美得令人窒息。这恰似我经常在日本各地目睹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和谐场景。

广岛大学医院的深川惠美子教授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孝顺的女儿为了让父亲永葆青春,不畏艰难险阻,翻山越岭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花。这个故事与大会的理念不谋而合,也触动了我,以至于听完之后,想到我的哥哥,我不禁感动落泪。

随后,来自京都大学iPSC研究所的山中伸弥教授的助手——风度翩翩的户口田淳也教授,用长达1小时15分钟的时间详细介绍了该所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内容涵盖了从研究所的创立与发展,到关键性研究成果的突破,再到从实验室研究到动物实验,最终迈向人体试验的历程。这与我之前采访冈荣教授的经历颇为相似,他们同样采用了从自体细胞提取、培养、纯化到基因编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旨在促进人体内相关功能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他持保守态度表示,细胞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不像许多人所宣称的那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他认为从动物实验转化到人体应用的安全性和实际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同时,他也指出,生产工艺存在巨大挑战,因此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他与山中教授毕生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却仍能保持如此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其严谨的科学精神令人钦佩。

另外,日本会议一个显著特点是,演讲者可以用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详细阐述他们的观点,这与国内常见的20分钟PPT快速总结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注重深入研究,这是他们的独特之处。然而,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们,因为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节奏。

在第一天的晚上,许平大哥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宴,邀请所有此次赴日参加会议的专家前往一家极为豪华的高档酒店共进晚餐,旨在为中国团队提供最周到的服务。这并非偶然之举,自2007年起,他与苏岭博士便组织中国专家参与日本DIA的交流活动,二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承担着后勤保障与沟通桥梁的角色,为大家提供无私的支持。能与这些行业巨擘和前辈大咖并肩同行,我深感荣幸,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取,提升自我。

另外,这里再次温馨提醒大家,在日本的社交活动中,务必准备精致的名片,因为日本人通常不会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或初次见面就添加LINE联系方式,除非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所以,中国朋友们如果前来参加此类活动,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名片。

第一天的活动就在这样温馨而感人中结束了。今年的日本年会规模虽然不大,仅有700-800人参加,展商也只有10家,若与中国那些动辄上万人的大型会议相比,显然无法相提并论。然而,正是这样专业、精准、充满智慧且用心筹备的会议,往往能带来不同的收获和启迪。

消除误解,坚定不移的出海

2024/10/26 – 6:40 上午

还记得在澳门大学的时候,自力博士跟我说起了这些年为什么致力于推动中国药监和产业与世界友好交流和对话的初心。自力博士在完成了协和医科大学8年制的本硕博连读后,他远赴美国深造。随后,他在美国FDA及多家跨国企业担任要职。然而,历史的使命似乎总是不断落在他的肩上。在美国期间,他频繁往返于中国,推动中国药监局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我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但美国教会了我许多专业知识、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我对这两个国家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中美关系紧张以来,他始终怀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消除两国之间的误解,继续保持对话与交流,以维护和珍视来之不易的中美友谊,特别是在制药行业这一重要领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不断在各国药监之间往来,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双方的价值与理念。

近年来,制药行业的创新趋势已从跨国公司逐渐转向本土企业。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国药物创新的新政策,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制药企业“出海”的热情。然而,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过度或片面地宣传“出海”概念,是否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误解与猜疑?此外,“出海”是否仅仅意味着在中美两国进行双报,然后简单地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全球范围内,还有哪些国家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企业又应如何制定全球研发注册和市场准入的战略?

针对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自力博士携手中国DIA,组织了一场高端且务实的国际分论坛。论坛上,四位分别来自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药品监管机构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发表了精彩讲演。他们与多国专家一道,剖析了市场需求,探讨了市场准入机制,并分享了创新药研发的策略。这些交流与分享,旨在重新定义“出海”的全球内涵。

中国不应仅局限于传统上对出海表面的探讨,而应致力于建立信任、增进了解、并加强文化层面的沟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消除彼此间的猜疑与恐惧,让出海战略真正得以落地实施。

短暂上海苏州行

2024/10/24 – 12:57 上午

窗外,苏州的美景像一幅展开的画,而我坐在这,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主持赛默飞公司这个国际CDMO公司的活动。虽然工作很多,时间也紧,但我还是会想起在苏州的那些好朋友。

想念就像小溪里的水,慢慢流着,带我回到诚品书店那个安静的下午,和黄药师聊些有深度的话题,听延昭兄慷慨地说着他的想法,被晓东的笑话逗得哈哈大笑,还有陈菲总那么能干、决断,以及和宜联生物还有中日创新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努力的日子。这些回忆,就像苏州园林里的那些特别的石头和树,都很宝贵。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再聚到一起,聊聊各自的进步。

想起两周前,我在上海拜访了张剑教授、谭凌实博士,见到老朋友真高兴,而且还能再写写他们的故事。叶小平博士和曹进老师组织了大咖一起参加了第二期“叶问茶话会”。叶博真是个热情的人,他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个交流的地方,还特意找了个新场地,装修得漂漂亮亮的,就是为了让明年的活动更好,能吸引更多朋友。他这么用心,我真的觉得很感激,也很光荣能参与其中。

在这里,我要谢谢所有帮过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虽然最近忙,没怎么联系,但你们一直在我心里。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再见面,一起聊聊和唱响未来。

短暂的三周,难忘的记忆

2024/10/22 – 8:52 上午

回想在日本度过那短暂的三周,心中满是难忘的记忆。

国内朋友好奇地询问我在日本的经历,我决定再次记录下那些珍贵的日子。

太田纪念美术馆

我曾来到一座专门收藏浮世绘的艺术殿堂——太田纪念美术馆,它静谧而优雅地位于东京涉谷,于喧嚣中独守一份宁静与美好。太田纪念美术馆是为纪念已故的太田清藏先生而建立的一家美术馆。太田清藏先生一生致力于收集流失于海外的江户、明治、大正时期的浮世画作品,为了继承他的遗志而建造此美术馆。包括葛饰北齐先生的作品在内,馆内收藏大约有20000件贵重的浮世画。浮世绘,作为日本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画作类型,以其独特的深邃蓝色,铸就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与象征。

这些画作细腻入微,生动地再现了江户时代人民纯真、质朴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观赏之余,我不禁回想起在北海道探访当地艺术馆的情景,那里同样展现了日本劳动人民朴实无华、勤勉奋进的崇高精神。

这种精神与我们国家历来的民俗风情不谋而合。而这座小巧精致的美术馆,虽非陈列惊世之作或稀世珍宝之地,却以其井然有序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敬重(在日本,这种对每件小事的极致珍惜是普遍现象)。因此,它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令日本的文化与历史自然而然地在西方世界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我不禁想,我们国家那浩如烟海、璀璨夺目且博大精深的艺术与文化,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又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扮演了何种角色呢?

东京晴空塔观感

上周五我和月月站在东京晴空塔的上面,俯瞰着脚下繁星点点的东京夜景,不禁涌起对家乡广州的思念。此刻的视角,与我在广州“小蛮腰”塔上所见的景象竟如此相似。东京与广州,这两座城市在面积、人口以及城市化进程上都有着相似之处,让我自然而然地将它们进行比较。

然而,东京的楼房布局更为密集紧凑,使得夜景呈现出一种令人紧张而又震撼的美感。再加上晴空塔上不断播放的日本前卫摇滚乐和漫画元素,更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年轻、冷峻与犀利。

拜访日本企业

在英淑的帮助下,我有幸与一家专注于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日本公司的中国市场总经理姜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介绍一些具有特色的日本公司,了解它们在创新、企业发展以及进军中国市场方面的想法。

为此,我在东京还特意拜访了一家从事iPSC细胞治疗的公司。这家公司正是我上次拜访,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冈野荣之教授,他在日本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医学科学家,他专长于分子神经生物学和再生医学。1988年冈野荣之取得庆应义塾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分别在筑波大学、大阪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先后任教,一直走在日本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最前列。除了学术成就,冈野荣之教授还是日本再生医疗学会理事长(2021年至今),致力于推动再生医学技术在日本的发展和应用。最近,他加入了K制药公司,成为K制药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官的人士所创立,所以他邀请我到他的新公司看看。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详细介绍,敬请关注研发客的后续报道。

奔赴成田机场

去年十一月,我从成田机场返回上海,却因准备仓促、时间规划不当,加之途中不慎搭错了电车,尽管我不惜花费高达四万日元乘坐出租车紧急赶路,却终究未能赶上当天的航班,遭遇了人生中的首次误机。那次经历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惨痛教训,以至于我对成田产生了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再从那里乘飞机出行。

然而,人总是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困境中获得成长。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惨痛经验,尽管飞机定于1点55分起飞,我早在早上7点半便从北赤羽准时出发。在日暮里北口,我顺利找到了skyline,它迅速地将我送往成田机场2号航站楼。抵达后,我牢记还需搭乘免费大巴前往3号航站楼,最终找到了春秋航空的柜台。整个过程,我只用了短短2个小时便轻松完成。

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只有经历过血与泪的教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当我再次来到成田机场,这份感悟尤为深刻。人生就像一场不断升级的打怪游戏,只有在经历过挑战和失败后,才能学会反思、自我进步。

 

中国Biotech“被迫出售青苗”的担忧

2024/10/17 – 7:25 上午

昨晚,《人民日报》的小谭,谭琪昕记者致电于我,她正着手向国家领导撰写一份内参报告,主要汇报自去年以来中国生物技术领域BD交易的快速增长的现象。业内部分专家提出了创新药企可能面临“被迫出售青苗”的担忧,这背后折射出我国创新药产业支持体系尚存不完善之处的现实。她希望听听我的想法。我希望她组织策划的内参能多听听行业呼声。

关于此话题,我之前曾采访过宋瑞霖会长,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能将其观点和思考整理成文。现在,我想借此机会记录下对此现象的一点浅见:

首先,要充分肯定近年来中国生物技术领域BD交易频繁出海的积极一面。中国创新药产业从零开始,至今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如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企业的ADC被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等国际巨头收购,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研发实力和质量已获得跨国公司的认可,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值得积极肯定。

其次,新药研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过去十数年间虽在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及早期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鲜有企业能独立完成从研发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而不需依赖外部合作。例如,南京传奇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被强生收购后声名鹊起,该产品已先后获得FDA、欧盟、PMDA及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这是国际合作分工的最佳例证。

然而,众多行业专家的深切忧虑并非多虑,创新药企在资本的沉重压力下与回报的不确定性中步履维艰,被迫四处奔波,急切寻求BD交易以暂时缓解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NewCo等新兴模式的涌现,正是这一严峻现实的直观反映,映射出行业的动荡与不安。

在中国,当某一领域的发展呈现扎堆时,其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长此以往,中国本土企业恐将沦为跨国公司庞大研发体系中的微小组成部分,仅扮演着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角色。那些本有可能成为“重磅炸弹”的原创产品,被迫出售给海外大型药企之后,不仅意味着中国制药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竞争力的削弱,更可能导致我们在全球医药创新领域尊重的丧失。

试想,当这些源自中国智慧与创新的产品,在辉瑞、罗氏等国际巨头的包装与推广下走向世界时,西方世界或许只会记住这些跨国公司的名字,中国的科学家却可能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无人提及,无人铭记。

那么,如何破解当前创新药企面临的难题?我认为,大多数Biotech或许可以选择BD发展路径,即专注于快速研发,并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赚取必要资金。这种策略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获得现金流,支撑后续的研发活动。然而,这仅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

真正关键的是,期待并努力推动有朝一日,能有中国公司站出来,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能像武田、阿斯利康等国际大公司那样,将产品成功打入欧美主流国家市场,而百济神州现在已在某一程度上肩负着这一使命,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具有国际视角和真正研发和商业化实力的领航者。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还要建立全球化营销网络及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产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唯此,我们的制药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制药强国。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医院等多方面的长期支持和合作,持续鼓励和推动创新,令中国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外,企业也要低成本创新,更加精准,做一些真正在临床上有价值的药物。

在日本逗留的这段日子,每当我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时,内心便愈发希望,我深爱的祖国能汲取他山之石的宝贵经验,从而实现更繁荣昌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