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噱张江江郎才尽
《似水年华里永恒的创业火花》结尾处提到Frank Geary。为啥喜欢Frank Geary?大面积不规则曲面与金属的流动感吧。大家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他的有点像是正在被融化。而彦涛的文章正像一件可遇不可求的艺术品。
张博噱张江江郎才尽,
毛编盼毛遂随意文来。
忆张江第三期:
http://web.yyjjb.com:8080/html/2014-08/04/content_212367.htm
第三期“忆张江”,2300个字的专栏文章,张彦涛博士从构思到完稿历时6个月,共写了三个版本。感谢百华(BayHelix)及礼来的同事,力促此文。也感谢我的哥哥为此文作图。彦涛博士国文功底深厚,这是我做编辑以来读到的最奇妙有趣的文章。
张博写完这一期忆张江以后,吓得我这个编辑双腿发软,不知下一篇约谁是好。
后问及6个月的写作感想,彦涛说自己整个杨白劳:啊,快点写完,免得壮志未酬被毛毛逼死。
我应该说希望能成为所有作者创作的一个驱动力,作品在我的栏目展出将增加创作者的使命感。
张博对我哥画他的自画像不满意,称老了十几岁。
为何让学土木工程的哥哥画彦涛博士文章的插画?只因这段被删除的话:
快放到2010 年,张江药谷地段在铺设光缆,应该说重铺光缆。我正好路过哈雷路和高科路口。用的是一台德产水平钻孔机。赶上技工正在换钻杆。只见这位仁兄从旁边土堆里抄起起一块石头,硬是把钻杆砸转了30度。这可是一千万人民币一台的设备呀,当然也未被砸坏,而且比去找来管钳要省时得多。但每当网速过慢时是我总想起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花岗岩撞击高碳钢的声音。想起印度班加罗尔浸在在污水里的光纤。一个没有耐心,但可以搞定问题的符号,一个没空儿去想那么多,那么远,一个高科技与土办法,目标用GPS 锁定了,过程在地表下,高密度聚乙烯的管材终究会钻出来,这也可能是中国的特点,桩打得足够深, 楼建的贼快,初始管线是用来拆的,新装和改建费用没多少区别。
我哥曾为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做了一次题为“道路工程设计施工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的讲课。这是第一次我非常直观地了解他所从事的领域。他最后讲到risk assessment ,这跟制药业风险效益比决策很相像。
彦涛博士也称,制药工程与土木工程很像,只是土建的模型可以做得很好,反馈也快。人类生理心理反应是单一即时的,但数据搜集却是统计长期汇集的。可以从其他行业学很多有用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民用航空器设计。“跟业外人士瞎扯学的比从行业年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