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否极泰来
早起在棠下城中村买完菜,路过一个街边走鬼,一位50多岁的女人在大榕树下竖起衣架卖衣服。见我走过,拉着我说她原来是服装厂的职工,后来疫情来了,门店关了,她只好从厂里拿货卖衣服。她拼命夸我身型好,适合她的衣服。因为没有试衣间和镜子,她还把自己的外套脱了,一件一件新衣服套给我看,希望我买点衣服,好让她早点回家跟家人团聚。
我还没见过这么拼命推销的人,只为不到几十块的衣服,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疫情后的中国经济正在复苏,我希望像她这样的普通人能赚多一些,日子好过点。2023年,我遇到无数这样让人落泪的场合,希望好人都有好报。
很快,我将在研发客发表一篇令人振奋的2024新年寄语。你将看到50多位来自行业协会、中外制药企业、投资人书写的2023年总结及2024年的未来展望。我感恩所有参加的老师倾注的大量热情。同样的,我也希望所有生物技术公司都能安稳度过寒冬,执着顽强的生存下去。
而此时,我希望与自己静静地对话,写一些真实的感受。
于个人而言,2023年是一个充满荆棘的年份。我明显感受到自己知识不足、经验不够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拖稿、欠稿现象严重,我对受访者深感愧疚内疚,这犹如走在创新药路上的人们,没有扎实的功底,南郭先生终须被淘汰出局;
其次,对行业发展缺乏深度分析和洞察,思考不够严谨与专注,做事欠理性和逻辑、主次不分,2023年不少重大失误的决策说明仍需要沉下心审慎研判;
第三,与团队沟通互动不够充分,很多时候没有站在对方角度和需求提供帮助,缺少谋略,未来仍需紧密合作,为研发客创造更多价值。
可喜的是,过去一年,我不辞辛苦,参加了20多场行业大会,建立了广泛的专家人脉、聆听到国家与行业最热门的观点和分析,同时与行业专家亲密无间,从他们身上学习了不少难能可贵的工作品质。
2023最让我感动的是为我提供无私帮助的家人、团队、行业专家、友人,甚至是带路的陌生人、出租车司机、美发店的师傅、快递小哥,他们殷切的关怀永远留在心里。
最后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我的英雄老哥,搭档佳凌,高野老师,还有挚友胡丽萍。
衷心希望2024否极泰来,共创辉煌!
一些行业分析:
在过去一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依旧砥砺前行,也彰显了较大的增长机遇。与此同时,在全球多个细分的治疗领域,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管线、对外授权转让的交易金额、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近些年来也处于世界前列。
首先,根据2023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2年)》,2022年药物临床试验总量达3410余项,为历年登记总量最高。而根据2023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2年国内共批准21个创新药。创新药的上市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带来了肯定。
其次,2023年跨国制药公司对中国的投入比例持续增加,包括武田、第一三共等跨国制药公司已经将早期临床试验转移到中国同步开展。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新药注册与全球同步、与全球同步开发、增加在华的投资、建立孵化器(incubator)等举措说明,他们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将带动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中国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快速发展,预计对中国创新药产出的占比将加剧。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创新药企与海外公司达成了至少40项license-out授权合作,其中有一些ADC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00亿美元,表明了国外公司十分认可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项目和研发实力;此外,包括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去年也在美国FDA获批,对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具有开拓引领性意义,标志着全球最具权威的药品监管机构之一FDA对中国本土新药研发、临床、生产及质量体系的认可。
第四,在中国国家医保谈判中,去年12月13日,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医保谈判支持创新药发展,共有18个创新药和17个原价增加适应证进入医保目录,创新药谈判成功率高达92%。在支持创新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完善了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的规则。
综上所述,中国药监部门持续励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不变、行业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新药的初心不变。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似乎渐行渐远,春天已经来临。我们期待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2024年能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在创新能力、行业生态建设、国际竞争力和患者公众福祉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提升,并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