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解,坚定不移的出海
还记得在澳门大学的时候,自力博士跟我说起了这些年为什么致力于推动中国药监和产业与世界友好交流和对话的初心。自力博士在完成了协和医科大学8年制的本硕博连读后,他远赴美国深造。随后,他在美国FDA及多家跨国企业担任要职。然而,历史的使命似乎总是不断落在他的肩上。在美国期间,他频繁往返于中国,推动中国药监局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进程。“我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但美国教会了我许多专业知识、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我对这两个国家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中美关系紧张以来,他始终怀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消除两国之间的误解,继续保持对话与交流,以维护和珍视来之不易的中美友谊,特别是在制药行业这一重要领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不断在各国药监之间往来,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双方的价值与理念。
近年来,制药行业的创新趋势已从跨国公司逐渐转向本土企业。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国药物创新的新政策,这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制药企业“出海”的热情。然而,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过度或片面地宣传“出海”概念,是否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误解与猜疑?此外,“出海”是否仅仅意味着在中美两国进行双报,然后简单地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全球范围内,还有哪些国家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企业又应如何制定全球研发注册和市场准入的战略?
针对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自力博士携手中国DIA,组织了一场高端且务实的国际分论坛。论坛上,四位分别来自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药品监管机构局长或分管副局长发表了精彩讲演。他们与多国专家一道,剖析了市场需求,探讨了市场准入机制,并分享了创新药研发的策略。这些交流与分享,旨在重新定义“出海”的全球内涵。
中国不应仅局限于传统上对出海表面的探讨,而应致力于建立信任、增进了解、并加强文化层面的沟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消除彼此间的猜疑与恐惧,让出海战略真正得以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