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谏以明节,诙谐以取容
作为地道的南方人,自幼在温润的江南水土中生长,每次踏足北方,尤其是北京,总有些不适应。干燥的气候常伴着雾霾,食物的咸香不及家乡的鲜甜,连那爽利的京腔,都似与粤语格格不入。冬日出差时,这份疏离感更甚,常伴着一丝孤寂与不安。
然而,北京却是我们行业的重心所在。药品监管政策的风向在此汇聚,亦庄、中关村的创新浪潮汹涌,清华北大的学术滋养,吸引着生物医药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三月,两次赴京,却意外邂逅了不一样的京城。天蓝得通透,空气里浮动着草木的清新。更暖心的,是京城的温度——同行的周到,路人的善意,连滴滴车的师傅,一句“慢走您呐”,都裹着老北京特有的热乎劲儿。
原来,这座曾让我生怯的北方城,也有它细腻的一面。或许,所有的不适应,都是遇见美好的铺垫。
近日拜访了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冯岚秘书长及其团队交流。他们介绍了药促会的核心工作,包括为会员提供的专业支持、政策研究的聚焦方向及近期会议的重点议题。团队中的洋洋总、志娟、齐琳老师等伙伴,个个充满活力,言谈间流露出对行业的热爱与对药促会的归属感。冯秘书长更是热情周到,对研发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番恳谈让我深感温暖,如沐春风。后续交流中得知,宋会长为激励政策研究室同仁,亲笔题赠一幅行楷——“正谏以明节,诙谐以取容”。此八字取自汉代东方朔画赞,寓意深长:为公谏言需正气凛然、敢抒己见,处世待人要诙谐有度、温润谦和。这八字恰如宋会长风骨之写照:一身正气敢直言,心怀温厚润众心,谈笑间既有原则又不失温度。据悉,此幅墨宝将悬于药促会研究部办公室,成为团队共勉之铭。正如宋会长说,政策研究之路,既要守“正气明节”之本,亦需怀“居安思危”之虑,方能在行业浪潮中稳健前行。
由研发客与泰格医药携手打造的药政法规科学年会,历来是注册人与研发人关注的焦点盛会。常建青老师作为发起人与策划者,不断推动会议议题迭代升级。从过往聚焦注册领域,到如今涵盖创新政策、临床研究、MAH制度、境外分段生产、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AI制药及临床试验、BD跨境交易等多元议题,内容愈发丰富。会上,讲者倾囊相授,听众热情高涨,这一平台已然成为行业人士心中不可替代的知识殿堂与思想碰撞地。
这一周,我再次来到北京,恰逢春光明媚,天空如洗。在中关村,我有幸采访了晶泰科技的创始人赖力鹏——这位集北大、MIT、芝加哥大学学术背景于一身的跨界学者,亦是AI制药领域港交所上市第一股的联合缔造者。
访谈中,赖力鹏剖析了AI制药的演进脉络、当前格局与未来图景。“AI将重构药物研发全流程”“未来研发呈现哑铃结构,AI工具居中,生物学与医学为两端”等前瞻论断,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也坦诚当前挑战:算法精度、算力瓶颈及数据质控亟待突破,并特别指出复合型AI+制药人才的需求缺口。
AI热潮在次日对赛诺菲全球首席科学家Mike Quigley博士的专访中延续升温。Mike上任后首次来到中国,出席第六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不仅详述了AI如何加速赛诺菲内部研发进程,更强调“生物学不会被AI取代,但不懂AI的生物学家将被善用AI者超越”的深刻洞察。他还分享了赛诺菲在自身免疫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对于创新无边界的开放态度——“无论是大药企内部创新,还是与小公司合作,创新无分大小,创新无边界,皆需鼓励。”
最触动我的,是Mike对失败与创新的辩证思考:鼓励早期试错,以庆祝失败的心态,永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这番话,激励着每一位创新药人在挑战中前行。
此次北京之行,除了完成两场专业采访,还收获了诸多温暖的相遇。多年好朋友蔡绪柳在新闻大厦旁的餐馆招待我,饭间推让买单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也映出他一如既往的真诚。我们的对话总绕不开临床试验质量、稽查规范这些行业关切,他对待专业的严谨态度令人钦佩。
与来北京出席第六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的安斯泰来的中路茂教授相聚,听他讲述作为首批外派中国员工的五年经历,那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和对中国的感情,令人动容。而达人翻译团队的郁亮老师,则让我看到了另一条医药国际化道路的坚持——专注于引进日本高端制剂,虽未追逐国内创新热潮,却在细分领域深耕出独特价值,赢得日本企业的信赖。
最暖心的莫过于与安波老师的火锅之约。作为石药集团高管的她,以春风化雨的管理智慧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我许多启发。北京春日里,智化寺的古韵、建国酒店的舒适,还有街头巷尾偶遇的友善面孔,都让这座城市的多面魅力愈发清晰。
心中既有对北京的不舍,也满怀着回到广州见到哥哥的期待。希望我的哥哥永远和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