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毛毛更可爱的是毛毛的月月

Recent Comments

  • Tina: 看冬蕾老师的文章已成习惯,感谢点点滴滴的温暖。
  • 择偶网: 新冠快点结束吧!
  • 淼淼: 一向觉得这种背影特别有爱……
  • 淼淼: 十年前的回忆!毛毛太棒啦,粉丝又多了一枚!拥有这么有才情的辣妈,月月童鞋是有多幸福……
  • DJ: Don’t comment on China’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f you have to, positive and complementary remarks are always expected; i don't think so...
  • DJ: 就假装他们都很伟大....
  • DJ: 赞一个

Random Posts

Tag Cloud

再访秦续科博士

2024/05/30 – 6:18 下午

就在宜联生物团队启程参加一年一度的ASCO肿瘤盛会,并首次发布针对HER3的ADC药物YL202/BNT326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中的I期试验研究数据时,我有幸再次采访了该公司首席医学官秦续科博士。

这次专访让我再次感受到秦博士对临床试验的严谨与专业态度,同时他对受试者的关怀也令人感动。谈及ADC药物的安全性时,秦博士毫不避讳地直面不良反应问题,展现了他作为科学家求真务实、敢于直言的勇气。他强调:“创新药研发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从获益风险比的角度出发,做出明智的决策。”这一观点在YL202/BNT326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秦博士的成长经历也颇为独特,他曾在韩国长大,后赴美国深造(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可查阅研发客的文章)。这种多元文化背景赋予了他韩国人特有的严谨和执着,也许因为不太善言辞,他的每一句话都简短而精准,直击要点,绝无冗余。

这次简短的采访不到30分钟,但秦博士的回答涵盖了所有关键问题。我也在当天下午迅速完成了文章撰写,这得益于我们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宜联生物薛博士及其团队的鼎力支持。

感恩DIA,明年再聚

2024/05/19 – 7:41 下午

时间过的真快,为期3天的DIA中国年会已圆满结束。此刻,我已从苏州返回,现在正入住在上海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附近的中行舶悦酒店,准备明日一早搭乘航班返回广州。巧合的是,这次返沪之旅又是由留学日本的朋友,科盛达陶晟辰博士驾车,将我和高野老师一同送回上海,再次让我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回想第一天大会的亮点,其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会开始前那段关于DIA发展历程的视频。这段介绍始于越战期间不平静的美国,回溯到1964年DIA的成立,阐述了其如何在这六十年的历程中始终保持中立、开放和创新的精神。DIA不仅为全球监管机构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为行业注入了创新思维。

这也让坐在台下的我思考,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里,究竟如何能为他人、为组织、为国家留下一些足迹,并做出真正有意义的贡献?这也正是DIA倡导的志愿者精神,它鼓励我们奉献并为制药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勃林格殷格翰张维博士的充满激情的演讲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回顾了中国药监改革的发展历程,从起步到如今的进步,同时展望了全球同步研发的愿景。他特别向改革倡导者毕井泉局长表达了敬意,感谢他对中国药监改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会后我问他怎么演讲的如此行云流水,他说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心话,也反复练习的多次,看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力主席回顾了2017年毕井泉局长与Theresa Mullin女士的会面,毕井泉局长展现了药监改革成就并表达加入ICH的意愿。在自力博士的促成下,中国成功加入ICH,提升了药品标准。当展示合照时,全场起立致敬。

这也成为本届DIA最令人难忘的时刻。这一时刻也被记录在研发客的报道里。毕局长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没有哪个国家关起门来能解决药品的市场供应问题。

随后,欧洲药监局官员深入探讨了欧洲药品短缺的挑战,多家中国领军企业表达了对合作的意愿。紧接着,在第二天FDA的专场讨论中,官员Alonza Cruse和Sarah IBRAHIM也指出,药品短缺是美国当前共同面临的难题,需要增强信息收集、加速审评流程、稳固供应链,并深化国际合作。

鉴于中国仿制药产业的强大产能和创新药研发的进步,当讨论中美如何携手应对药品短缺问题时,FDA官员展现了审慎的态度,但同时明确指出,FDA拥有完善的全球药品申报渠道和流程,只要申请的数据和质量符合标准,美国将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此外,我还聆听了FDA的刘金钟等专家关于AI在新药审评中应用的见解。他们认为,面对这一具有颠覆性技术,FDA的部分基础审评工作将得到解放,审评的效能有望实现大幅提升。作为AI的粉丝,我认为这一新技术将为人类健康和制药业发展带来巨大便利,对此表示由衷的敬意。

在日本专场上,日本PDMA国际部执行副主任YASUDA介绍了日本医药市场的优势与魅力,并介绍了PMDA将从2024年开始推进新的5年中期计划,包括在国际会议中积极传播信息,加强与海外生物医药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介绍了日本企业如何振兴、如何创新、如何促进日本药物研发。

本届DIA上,我认真听的专场还有协和医院全面介绍其临床试验管理和发展的专场,以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药械临床试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GCP中心等10多家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讨论临床试验机构如何评价的话题。

目前,中国有近1500家临床试验机构,正面临巨大挑战。提升技术服务水平、高效完成临床试验成为医院转型的关键。南方医院的许重远老师召集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机构探讨临床试验生态,大湾区凭借政策、技术、人才和经验优势,以及医院间的互助氛围,在临床试验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未来将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于医药研发事业。

各位医院的机构负责人,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GCP机构的唐蕾教授、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的游广智教授和黄嘉慧、以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试验中心的周文菁等,均是我们深交的老朋友。

最近,从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临床试验中心的曾致慧博士处获悉,澳门已成功建立首家临床试验中心,这是该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同时,香港大学临床试验中心以全新的模式为大湾区的医院提供系统服务、培训和技术支持,旨在提升整个区域的临床试验质量。

感觉大家都在进步!!!

在展区,本次DIA盛会邀请了众多机构参展,我特地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展台。当我询问他们参展的初衷时,展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正是中国新药临床试验发展的黄金时期,医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全心全意提升服务水平,以赢得更多前沿的临床试验项目。

我进一步询问,医院提供的服务与SMO相比有何独特之处。他们告诉我,医院拥有PI以及更为专业的服务团队,这是他们在临床试验服务中的独特优势。PI作为试验的核心人物,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医院的服务团队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能够为患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支持。

而当我来到泰格医药的展馆,问面对医院端的崛起,他们觉得是好事,因为可以共同提升临床试验质量,而CRO、SMO的优势在于具备协调多家大型试验中心的能力,这是单家机构无法替代的,需要共同携手合作。

在当前的CRO行业中,许多机构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行业寒冬对订单业务带来的挑战。在与其他同行的交流中,大家见面时常常首先问起“业务情况如何?”和“公司还能否坚持下去?”这些话题。

我参观了徕博科、HiRO等公司,了解了他们在行业寒冬中的应对策略。此外,还与业内专注于临床试验受试者赔付服务的刘亚卿老师进行了交流,互相鼓励,坚信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共同度过难关。

面对上百个覆盖药物临床试验的DIA专场,我深感药物研发的博大精深。遗憾的是,我无法一一深入学习和报道每一个精彩环节,对此我深感自己的知识浅薄与不足。然而,这两天我有幸与业内的众多好友相聚,互相合影留念,彼此道一声珍重,然后各自奔赴下一个梦想与目标。特别感谢来看我的朋友。

感恩DIA,明年再聚!

期待明天开大会

2024/05/14 – 1:55 下午

此时,我正坐在上海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内的中航舶悦酒店大堂中。这里环境优雅,配备有舒适的真皮沙发和便捷的插座。由于我是长期住客,无线网络已自动连接,让我能够随时保持在线状态。在这里,我享受着旅途中的片刻宁静与便利。

明天就要召开DJS,此次大会的核心是深入探讨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近期在美国遭遇的种种挑战与阻碍及这些挑战对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

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国药促会会长宋瑞霖先生作为讨论嘉宾。宋会长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创新医药发展,围绕中国创新药领域的重大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持续代表行业与包括国家发改委、卫健委、药监局、医保局在内的国内政府部门及国际社会对话与交流,传递中国医药行业的改革意见和声音。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宋会长将为我们分析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促进构建创新医药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宋会长的飞机预计将在今天下午4点半抵达虹桥机场。小毛能在此等候并接待领导,深感荣幸,定尽心尽力提供周到服务,确保领导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与尊重。同时,也衷心祝愿大会能顺利召开。

北京行(三)

2024/05/11 – 9:33 下午

近日无论是研发客写稿还是冬蕾日记,都有点懈怠。用一位好朋友的话来说,要有持续的战斗力,不能一朝得志躺平两天。让我继续把上两周在北京的见闻写完。

为了请教在当下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中国药品监管和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未来之路,我和佳凌来到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拜访了董江萍主任。原本写了3000字的遇见文章,但董老师说不适合发表,我精简一些以留作纪念。以下内容仅是我个人观察,并未经过受访者审阅,供大家参考。

董江萍主任不仅是笔者多年的挚友,更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她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在与她交往中,我深切感受到她总是愿意站在行业的角度去思考监管,以一颗利他之心和实际行动去帮助产业和身边的人。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和敬佩。

董老师现任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拥有丰富的药监系统工作经验,涵盖研发、审评和注册等多个领域。她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我国药监系统的发展,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领导才能。董江萍曾在国家医药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工作,后在药审中心工作期间,因工作勤奋卓越获得认可并晋升为协调部副部长。她见证了我国药品注册因大量仿制药申报而产生的积压问题,并积极参与集中审评以缓解积压。药审中心在时任张象麟主任及前FDA官员李自力博士的协助下,引入FDA审评模式,确立了以临床价值为核心的审评准则。董江萍深感今日成就源于前人基础,并感谢历任领导和同事的贡献,特别是以及李自力博士的指引,让她深刻理解审评人员的使命。在自力博士的影响下,董老师非常关注FDA的新动向,包括其推出的项目、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进展、临床试验中心以及AI和D trials技术指南等。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FDA的最新监管理念,也为中国药监提供了宝贵借鉴。

在国家药监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她致力于推动药品研发的真实性和质量提升,强调质量源于设计等原则的重要性。在任职期间,她多次参与国际会议,并对国际交流与合作产生浓厚兴趣,特别是中国药监局加入ICH这一里程碑事件,她认为这是中国药监融入国际舞台、提升整体药品质量和审评标准的关键。

董老师自加入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以后,负责围绕国家药监局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虽然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目标是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随着药品注册的国际化和药物同步开发理念的深入,监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尤为关键。交流中心致力于促进国内外药监机构、科研单位、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食品药品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她坚信,中国药监与各国药监机构的深度合作与互认,对产业走向世界至关重要。

在北京最后一站,我和常建青老师和北京大学姚晨教授还有一次愉快的会面。姚教授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希望把记录中国药研发历史的使命交给我。冬蕾要加油哦。最后,我要感谢我挚爱的闺蜜胡丽萍,专程远道而来北京,帮我出主意,感谢你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我、鞭策我和爱我。

达人编辑部最后一次会议

2024/04/25 – 12:28 上午

我经常说,日本宛如我的第二故乡。几年前,我有幸结识了几位日本同事,并与他们携手创办了全球第一本用日语介绍中国生物医药法规与产业的杂志《医药研发达人》。这本杂志的文章由高野老师、植村老师、英淑、安波老师、琳琳、郁亮老师及众多志愿者翻译老师共同撰写、翻译、编辑和校对,至今已成功发行了69期,在日本药监机构、产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段共同奋斗的日子,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最宝贵的经历。就像我和研发客的同事一样,我也与日本同事们亲如一家,共同致力于将每一期杂志出版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也是我第一次与日本医药行业的专家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了这个民族,体验了许多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上周二,我们编辑部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由于研发客的安排,杂志暂时停刊了。高野老师为此特地制作了一个PPT,详细总结并点评了69期杂志的内容,解释了停刊的原因,并向全体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与歉意,为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高野老师总是那么认真,深受大家的尊敬。我在发言中也表示,他永远是我心中的编辑长,他对我的影响和教诲非常难忘,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完全吸收并付诸实践。

我之前对高野老师写了很多,但在这篇日记里,我更想谈谈另一位编辑专家——植村昭夫老师。植村老师出生于1950年代,常自嘲为“おじいさん(老人家)”。他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曾在礼来、艾尔建等多家制药企业工作,还曾在美国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更是担任了日本DIA办公室的负责人。这样的经历让他在日本制药业极具行业影响力,同时既具备了传统日本人的稳健、严谨和严肃,又融合了欧美人的热情开放与风趣幽默,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植村老师长期致力于法规和行业战略咨询工作,因此他总能比他人看得更深、望得更远,能够迅速观察问题的本质,并提出一针见血的核心观点。尽管他对中国并不熟悉,但每次审阅我的稿件时,他总能提出极具洞察力的建议。他不仅在行文的逻辑和顺序上给予调整,还用最传统、地道的日语进行编辑,使文章更加精炼、流畅。

在日常工作中,植村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同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无论我提出关于国家药监局还是香港药监局的问题,他总能迅速提炼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观点,给予我指导。他待人亲切和蔼,对安波老师、英淑、琳琳和我都十分关照。

然而,一旦我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思想上有偏差,植村老师会和高野老师一样,毫不留情地对我进行有理有据的批评。面对他们排山倒海般的教诲,我只能像日剧中年轻一辈面对年长前辈那样,不断点头认错,说一声声“はい,はい”。这时,我总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没想到在2024年,我还有幸体验到这种古典的教导方式,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尽管植村老师已经步入七十高龄,但他依然积极投身于工作之中,每天辛勤工作至深夜,时长高达12个小时。我曾好奇地问他,像他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多已经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他为何还如此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回答说,是科学和病人的需求驱使他不断进步和学习。即便《达人》杂志停刊后,他也恳请我继续发送关于中国制药产业的文章,以便他能够持续关注。植村老师的这种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与植村老师共事,我深受启发。他的严谨与热情,令我更加敬佩这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家”。

最后,我还想谈谈编辑长高野老师。虽然我之前在研发客上写过一篇关于他的介绍,但真正聊起他,那些难忘的小故事实在太多了。

在DIA中国大会上,前排嘉宾的座位都是按照名字预先安排好的。但总有些人或许没留意,或许不太守规矩,会擅自坐在那里。每当这时,高野老师总会站起身,礼貌地请他们离开,这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守规矩的性格。

高野老师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走到哪里都带着笔和纸,随时记录。他的认真程度令人佩服,甚至连我邮件中的错别字他都会帮我改正。

每次我去日本看望大家时,高野老师总是特别开心,还会特意准备一些小礼物给我、月月以及我的家人。这体现了日本人的礼仪之道,也让我深感温暖。

当然,我们的团队中还有安波老师、英淑老师和琳琳,她们美丽、温柔且聪慧,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鼓舞与勇气。

我常常在想,如果中国公司能遇到这么多优秀且友好的日本合作伙伴,共同将中国的产品带到日本市场,那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日本的药价政策鼓励创新,医保支付系统完善,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其基础研究成果丰富,质量上乘且价格合理,非常适合中国公司引进。加上PMDA政策改革后对MRCT的友好态度,以及研究型医院的高水平临床试验能力和丰富经验,中日医药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我仍然期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中日医药的合作与交流能更加频繁和深入。

 

我们的编辑长

上个月,研发客推出了国内和日本首家报导中日医药行业的媒体——《医药研发达人》主编高野哲臣先生的发刊词,本期我们特别将其编译成中文,以飨国内读者。

(延伸阅读:研发客日文公众号“医薬研発達人”上线|新闻稿

两个月以来,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这一新专栏不遗余力的撰稿、翻译、编辑、出版,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幸近距离接触工作中的高野先生。在此写下对他的个人印象一文,作为编后花絮。

自担任《医药研发达人》日语版“编辑长”(日语:主编之意)以来,高野哲臣先生就多了一个新名字,因为,日本编辑部的同事植村老师、琳琳等和我都亲切的喊他“编辑长”。

我们的编辑长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他精通中日两国和亚太国家的药政法规和临床开发;他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为何我国药监局能在4年后成功连任ICH管委会成员;他分析,中国的药物创新,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源于过去数十年厚积薄发的药品监管改革,及举国上下的资本汇聚和制药行业的人才济济;他指出,中日制药行业药品研发合作前景广阔,但欲速不达,所有中日申报的临床研究数据需基于ICH框架下加以科学的审评和决策。

我们的编辑长工作认真负责。他每天工作至深夜2点,我们常在凌晨2-3点收到他的邮件。不过,他总能在百忙中为我们开选题会,指导报导方向,提供采访资源,把关药品监管和制药技术、中日之间的政治和文化问题。

我们的编辑长做事精益求精。他在稿件终审时,逐字逐句每一标点符号细细修改,并注明原因,同时将所有修订制定成一个表格供我核对。他至今仍收藏多年前参加过的会议日程、PPT。每一天在互联网上浏览的中国和全球医药信息,都被他分门别类的亲自整理,归档好在自己的电脑里。

我们的编辑长思维缜密严谨。他在发表意见之前总会紧锁眉心,俯首低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才会将他的观点抛出,但往往点到之处,都是重中之重的建议。当你问他每一个答案应“是”还是“否”,他会详细列出是和否的理由,而不会理所当然给你建议。

我们的编辑长对同事要求很严格。我不止一次被他责备,那是因为我粗枝大叶的工作而导致。这时候,他会像前辈一样教导我,希望我能在每一次采访前多做准备,希望我能写出一篇又一篇客观公正、内容详实的报导。他常常对我说,要建立在行业中的名声度、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树立中国记者良好、权威和专业的形象。对他的谆谆教诲,我倍感珍惜,永志不忘。

我们的编辑长深爱着中国。他自2003年开始关心中国药监改革和制药行业,并组织了不下50多场有关中国的演讲,在每一次演讲前,他会想象每一个观众的面庞,准备好他们关心的话题,希望做到最专业的演讲。

当我问他,高野先生,您作为一位日本专家却如此关心中国,您是否在意身边的同事和日本同行如何看待你?这时,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每当他内心涌现出一丝不确定或恐惧时,他会像村上春树一样去长跑,要么泡个澡,或者干脆不理会别人的评论而倒头大睡。他强调,他从不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也不曾间断对中国法规和行业知识的学习。他会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并与中国专家保持交流。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而每当发觉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我的恐惧和担忧就会减少一些,进而更坚定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他说。

事实证明,他多年前对中国制药监管创新的预判都是正确的。中国今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努力向国际发达监管国家看齐的制药大国。而他在中国也收获了丰盛的友谊,最近还成为我们《医药研发达人》的主编。正如他在发刊词里写道:“国家药监局(追求创新和监管改革的)想法坚定不移,是具有可持续性、可预见性和稳定的。《医药研发达人》将为中日医药行业之间架一座桥梁,是我内心质朴无华和强烈的愿望。”

这就是我们的编辑长高野哲臣先生,我们十分敬爱他,希望在他的指引下,《医药研发达人》这一富有使命感的事业大展宏图,也祝愿中日两国合作与友谊万古长青!

(未来,我将写写更多质朴无华,专业用心的研发客同事的故事)

成为一只萤火虫

2024/04/08 – 12:10 上午

今天,我陪同延滨老师一同探望了哥哥,为他进行了脉诊。哥哥身患结直肠癌已有六年多,期间不幸癌细胞转移至肺部和肝脏。这六年来,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回到祖国,他都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历经了六十多次化疗,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然而,哥哥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心态,在治疗期间,他依然坚持长跑、运动和绘画,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作为一位高级工程师,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生活中对我与月月关怀备至,每日都会关心询问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

哥哥说,就算是再微弱的生命,也能给这个世界发光发热,就像那些小小的萤火虫一样。我听了非常感动,决定也要成为一只萤火虫(虽然有点胖),为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带来快乐和正能量,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延滨老师不仅是我多年的挚友,更是一位精通中医的医者,目前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他性格温和,才华横溢,对佛学、老子、庄子等国学和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书法和诗歌也写得极好。每当我陷入迷茫时,总会找他倾诉心声,寻求心灵的慰藉。在与哥哥的病情交流中,延滨老师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他认为中医可以在化疗过程中起到修复身体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为哥哥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哥哥帮助,问候,关怀的亲人,朋友们,还有出色的广州附属第五医院的医生们。

读者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2024/04/06 – 7:58 下午

今日,FDA如期批准了传奇生物与强生携手开发的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其适应症扩展至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二线治疗。这一突破性的疗法将造福于那些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剂(IMiD),且对来那度胺耐药的患者。值得一提的是,CARVYKTI不仅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二线治疗的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疗法,涵盖了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等前沿技术手段。

早在三周前,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便以11比0的一致推荐支持CARVYKTI,为其最终的批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选题确立之初,我便有幸与传奇生物的PR文芳老师取得联系,她不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还分享了许多背后的故事。同时,我也采访了金斯瑞和传奇生物的张思毅老师,了解了CARVYKTI的研发历程和背后的传奇故事。

在稿件撰写过程中,范晓虎博士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和完善,倪东耀博士和佳凌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建议使稿件更加完善。此外,Dr.Fung还协助我确认了强生一位高管的名字,为稿件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最终,我们成功在CARVYKTI获批的第一时间发布了这篇新闻,成为国内首家报道此事的媒体。我衷心祝贺传奇生物再创佳绩,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同时,我也要感谢所有为文章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专家和同事。我将继续努力,为读者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向大师致敬

2024/04/04 – 10:22 下午

今天晚上跟杨田看了宫崎骏的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主角牧真人随父亲与继母组成新家庭后,由于深陷对母亲的思念而阴郁孤僻,难以融入新环境。一次意外,他跟随苍鹭闯入了一个奇幻的“亡灵世界”,开始了一场与过去告别的冒险故事。途中,他遇见各种生灵,仿佛人生旅途中的过客与伴侣。他逐渐领悟,世界美丑皆由你自己的内心创造,学会面对伤痛、珍惜幸福、勇敢前行。电影传递了关于人生、成长与告别的深刻思考,展现宫崎骏独特艺术风格,老爷子还是那样的奇幻、富有哲理、洒脱、反战等等,向大师致敬。

 

尼泊尔小伙迪里普的中国医药梦

2024/02/06 – 3:27 下午

在美国辽阔的喜马拉雅山脉脚下,尼泊尔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出生了一个名叫迪利普的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家中有四姐妹,他排行第二。他和家人享受着平静而温馨的生活。然而,迪利普的内心世界却远比他所生活的环境更为广阔和。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追寻医药领域的卓越与突破。

高中毕业后,迪丽普决定离开家乡,到中国学习医学和临床医学。对于中国,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国家,他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中国不仅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之一,更是医药产业迅速崛起的重要舞台。

几年在哈尔滨的学习生涯中,迪利普勤奋刻苦。他深知,要想在医药领域有所建树,必须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知识视野。终于,他学成归来,回到了尼泊尔。

回到家乡后,迪利普本可以轻松地在离家仅3公里的医院里担任医生,享受安稳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一股力量在召唤着他,那是对挑战自我的追求。最终,他选择留在中国,加入了位于广州的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的喜鹊医药公司。

在喜鹊医药,迪利普开始了他作为医学临床部员工的职业生涯。他深知,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前往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深造公共卫生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他坚信,只有获得更多学历,才能站得更高,看到更远的风景。

“我每天、每季度、每年都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并努力实现每一件事情。”这是迪利普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勤奋和执着,如今,迪丽普已经在中国扎根。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更是一个跨越国界、追逐梦想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坚持,就一定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的那一刻就好了

2023/05/10 – 5:04 下午

延滨是我非常敬仰的老师和挚友,他学习中医,热爱中医,推广中医和传统文化,希望中医能够被全世界医学专家理解,并且有科学数据支撑它的疗效和安全性。我经常去探望他,同他请教人生的哲理。

延滨和我一样,都是性格非常温和的人。每当我有一些烦恼,他总会温柔的宽慰我,为我答疑解惑。

这天我们说起了森田正马先生,延斌告诉我他的故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做人做事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说一种觉悟,是自然而然的去接受和去实践,付出很多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但同时所以不必有任何负担去预设或者谋划,做就是了。做的那一刻就好了。

不必预设什么,只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切自然而然。所有的症状,都是无名的烦恼,是人为的预设。破除掉,甚至连顺其自然也是这样。真正的顺其自然,是如实的态度,而不是别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拿着烟的手一直在颤抖着,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让手脚总是忍不住的颤抖。但是他一直坚持撰写“腔调中医”的专栏,翻译黄帝内经,撰写诗歌,演唱,授课讲庄子,老子。

“累的时候,就在大树下歇一歇。冬蕾,接纳自己所有的过失和不完美,停下来,休息好了继续努力前行就好了。”延滨最后说。